评说张学良
千年中华烽火烟,古城遗梦何时圆?《彩墨春秋》 (编辑部)摘自上海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张学铭秘书、特使李前玉先生发给张学良亲属唁电对联。华尔街时报(转发)
- 毛泽东:民族功臣。
- 周恩来:张、杨两将军“是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千古功臣”。
- 張學良晚年自評:我們張家父子,若不是爲了愛國,會有這種下場嗎?
- 唐德剛: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实是车载斗量,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了。政治方面“其政治家的节操与风范,和青年爱国者的热血”尤爲難能可貴。“他在二十来岁的青年期所具有的现代化的政治观念,已非老帅所能及”,“竟能在日俄两大帝国主义环 伺之中、守旧派元老将领压力之下,义无反顾,归顺南京,幡然易帜”。须知学良于1928年底的易帜,与中国内战史上的“势穷来归”或“变节起义”是截然不 同的,“奉张”又何尝不可“挟寇自重”呢?但是学良不此之图,偏要易帜归顺,促成国家统一,最后招致日俄二寇,南北夹攻,终使他独力难以为继。或问学良当 年何以见不及此?答曰无他,一股青年热血沸腾而已。学良当年既拒日又抗俄的干法,实在是一位少年气盛、忠肝义胆的民族英雄之所为,与当时那些私心自用,假 抗敌之名,行投机之实的军阀、官僚、文人,实无法相比。(唐德刚的评价得到张学良本人的肯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