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日星期二

《彩墨春秋》(海纳百川通融四方)文献学家李庆教授书法“东方”成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本专栏首页。李庆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和日本金泽大学教授。二十年磨一剑写出《日本汉学史》开拓日本汉学第一人,震撼日学术界。/东方之声编辑部供稿

 
Posted by Picasa

1 条评论:

  1. 名著介绍

    李庆著《日本汉学史》
    中岛敏夫(爱知大学名誉教授)


    自古迄今,惊世骇俗之书甚多。今天我在此向大家推举的是李庆先生的著作 《日本汉文学史》。李庆先生是复旦大学兼金泽大学的教授,他花费了近二十余年的光阴著成了这部长达五卷2700余页的《日本汉文学史》。该书全帙五卷已于201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所说的“汉学”,是中文,指的是中国学、特别是其传统领域之学。相当于欧美所说的Sinology(支那学),在中国被称为“国学”“汉学”。该书全面叙述了“中国学”自明治维新(1868)至今142年间在日本的展开。把日本“中国学”的整个领域,编著成通史,这还是第一次,而且这竟然是由李先生以一人之力单独完成的,实是令我无法想象。
    “紧闭双眼不看过去,其结果就是看不清现在”(原德国(大统领)总统魏茨泽克)。在这一点上,德国、日本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是不同的。而能读取过去的,未必一定能读取未来。试看现代政治,经济局势的混乱便能了然。但是 “现在”就是“过去”的结果。而今,为了明确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不再重复那些徒劳的努力与失败,除了重新凝视历史之外,别无他法。而此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块基石。同类书籍还有严绍璗的《日本中国学史稿》(学苑出版社2009年出版),著者为北京大学的教授。那本书祖述日本汉学的起源直至今日,现代则是重点点出。一南一北不期而合,实可谓两雄并立之伟业也。

    自明治维新起到现今的这个时代,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部分。《日本汉学史》将前后两部再加区分,划为4个时期分别进行阐述。以各个时期为单位,在各个时期中,包括世界状况、日中之间状况、,日本国内的状况;世界、日本的中国学状况;历史学、思想史(包括宗教)、文学、语言学以及其他领域的状况;各个领域中的论著目录及其概况、有代表性的研究者的研究状况。每个时代都加以归纳总结整理。该书以如此坚实的体裁为基础,或详尽具体,或简洁总括地进行了叙述。由此,使该书的全面性得到了保证。书中所被列举的研究者达565名之多。

    借此,我想以该书为依据,夹杂自己的一点愚见,对于中国学做些回顾。如果我们宏观地去看此书,就不难察觉,中国学研究的过程中大致存在两个主题。其一,以疑古为立场的问题,即认为古代历史是由神话转变而来的。20世纪前叶,疑古的风潮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但是到了后叶便完全崩溃了。这场争论是在1910年由白鸟库吉拉起了帷幕。对于他的“尧舜禹抹杀论”林泰辅等加以了反驳。此后,桥本增吉,饭岛忠夫(白鸟库吉的支持派),新城新藏(林泰辅的支持派)也纷纷参与了争论,甚至到后来,发展到了天文学的争论。最终,白鸟论征服了大多数。

    我自仓石四郎先生处学习文学史时,曾有这样的事,后来被编入岩波新书《中国文学讲话》一书中,章培恒先生的对此书的序言中也有提及。是这样的。“曾经有过这样的事,那是自现在算起大约五十年前,我刚刚进入第一高等学校(大正4年—1915年)一年级东洋史的箭内亙老师在东洋史课程的一开始便讲,尧舜等的上古帝王们其实并非实在的人物,而是后世编造出来的。那时,在班内的中国留学生马上站了起来,声色俱厉地抗议道“老师,尧舜是有的”。尧,禹,舜被认为是天地人思想拟人化的结果(白鸟学说),并被少壮学者们所支持。但是,这种学说,如果从当时汉学者来看简直就是岂有此理。论议抹杀尧舜的存在,这对于汉学学者先生们来说,恰同中国留学生厉声道“老师,尧舜是有的”时一般的心境。如今想来,那样令人欣慰”。而这种认识渐渐在世间普遍常识化,当时还是学生的笔者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员。这对中国顾颉刚等人的遗古学说也带来了影响。顾氏展开了禹本原本指蜥蜴,后转化为历史上人物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主张古史层累说,即中国的古代史越是古老,又会由后世在前说上累加内容。这种说法博得大方赞同,不用说中国,甚至风靡了日本乃至全世界。但事态完全扭转的时代来临了。被仓石先生评价为“令人欣慰”的汉学先生林泰辅等的主张是正确的,他们被承认的时代来临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考古的一浪盖过了疑古一浪。沉睡于整个中国广博大地中的,人们的生活•文化(公元前6000=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夏殷周时代)痕迹被发掘,它与古典文献中记述的内容相吻合,使事实得到了证明。这正如同谢里曼发掘出特洛伊从而证明了伊利亚斯不单单是故事或架空的神话,而是史实。还有,自战国中期至汉代,被疑古派视为伪书的文献实物简帛也接连不断地被发掘,这样一来疑古被推翻的结果到来了,中国古代研究的基础就此得以了确立。只是,疑古的污染还如同放射能污染一样在蔓延,要清除污染并非容易。
    主题之二,则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社会性质的问题。对此有着各样的争论形式——以中国史分期问题,中国社会停滞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等多种形式展开,而却未能得到决定性的回答。“李约瑟(Joseph Needham)难题”,即也包含在中国近代科学为何未能得到兴盛的问题。但是,像李约瑟(Joseph Needham)难题所说得那样,只单纯用西方的观点来判断包含奴隶制,封建制在内的那种整个的文化是错误的。东方必须持有东方自己本身的观点。在其综合的基础上,答案定能得出。所以此书的意义是极大的。

    原载日本全国汉文教育学会编《新汉字汉文教育》2011年第53号。“名著介绍”专栏(2011年11月发行,研文社出版)

    范亚维 译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