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

彩墨春秋(海纳百川通融四方)太极外交:和谐、合作,双赢;不折腾——中国大战略!  

1 条评论:

  1. 中国大战略的变化
    建国初期,毛泽东实行依靠前苏联的“一边倒政策”。
    此后中国又构成了社会主义和美国各是一个地带、其余的所有国家都在中间地带的“中间地带 论”,
    60年代末,为了摆脱孤立中国开始挽起“死亡的帷幕”。
    1976年,随着革命的第一代人相继离世革命时代也随之结束,而邓小平却像不倒翁一样复活了。他强调独立自主、非同盟和全方位的外交。
    但是随着苏联和东欧的解体及1989年事件,西方加强了对中国的牵制,中国决定降低身份匍匐前行摆脱僵局。没有实力坚决不出去,邓小平的这种“韬光养晦”的战略正是源于此。
    中国开始改变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开始改变近乎孤立主义的外交形态。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渐渐地采取对国际问题“有必要时说该说的话(有所作为)”的态度。特别是在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发生后,随着中国的战略空间在不断地扩大,其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

      改革开放是对外战略的重要转折点
      邓小开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三个阶段的发展论的远大构想。
    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即中国90年代的经济规模较80年代增加两倍、
    2000年增加四倍,人民过上不愁吃穿的富裕生活。
    然而从中国去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66美元来看,中国已经提前完成了到2020年达到3000 美元的目标。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到2050年左右实现理想形态的大同社会也是有可能的。

     :“战略可以概括历史、掌握现实、选择未来。”



      不变的坚定的现实主义
      2008年12月18日上午,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党用雄健的声音作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演说。他一边强调中国的现代化一边说“只要我们不动 摇、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在听众席上传来了低声的笑语,因为在这样一个讨论国家重大事件的场合,最高领导人突然说了一句北方地区的方言“ 不折腾”。这句话同时包含着“不磨蹭、理直气壮地向前走”和“不要进行徒劳无用的争议径直向前走”的两层含义。在胡锦涛的 发言中,表达了“不要陷入徒劳无用的争论,要冷静冷静再冷静”的意思。中国的战略家们假设了20年后和50年后的中国的地位,他们一直在问“现在中国位置 在哪儿,应朝哪个方向前进”等问题,同时还勾画出了战略地图。其基础就是毛泽东、邓小平和现在的领导层一直坚持沿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就是中国式的大战略的根基。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