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体内阴阳不调,会生病;一个家庭,夫妻不和,兄弟姐妹不和,家庭不幸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政党之间,长期争斗,战争不断,百姓就会遭殃。”李华在两岸四地关于和平发展餐会上的发言记要:很高兴,与大家在这里谈论两岸关系。刚才各位大师、教授、学者们谈得很精辟。我也很关注两岸关系,因为我的家庭以前与国民党也有些关联,也有亲属在台湾;我一直在网上,在谷歌博客写名叫“彩墨春秋”的专栏,在这里不多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去查看一下。我觉得,最近两岸关系发展得很快,势头很迅猛;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我是80年代来美国留学的,记得当时我们刚来美国,不敢说台湾问题,谈到台湾问题往往回避;前些年,谈两岸问题大家也还有很多顾虑;现在,我们可以在这里,这么多人聚会公开谈论两岸关系,这个速度,这个改变,我感到很迅猛。最近,我们关注一下传媒的动态,传媒的用词变化非常微妙,谈到两岸关系和两岸发展,用词从“破冰之旅”,到“雨后天晴”,到“风和日丽”,再到现在的“浩浩荡荡”,尤其,这两年变化太快了。这说明两岸领导人选择的政策和方向正确,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有段时期,两岸关系紧张,现在,两岸领导人政策对头,才会有一个这样大的变化;我们在座的各位,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愿意看到,两岸关系能进一步的这样发展下去,这符合我们大家的共同利益。俗话说:“一个人,体内阴阳不调,会生病;一个家庭,夫妻不和,兄弟姐妹不和,家庭不幸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政党之间,长期争斗,战争不断,百姓就会遭殃。”刚才,一些朋友们谈到的,航母包围台湾也好,屈人之兵也好,导弹对准台湾等,我觉得,就目前来说,这些都已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亚洲都不是大问题;我想,我们的思路是否可看得更远更大些;我想,我们的思路应该考虑,全世界华人和全世界华人的利益,是否可考虑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利益,如果我们从全球的全局发展考虑问题,这些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就现在的科技和武器发展情况,一般战争不会拖得很久,一场战争稍纵即逝,几天就可以结束,台湾问题、亚洲问题只是局部问题,不是不好解决,而关键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和后果。我们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利益,有每一个人的观点和立场,问题是要谋求共同的最大利益,我想,现在两岸领导人的目光,就是放在全球华人利益上,放在全球人类的最高利益和生活品质上。因此获得大家的赞同和支持。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反映了我们在纵向的交流发展上已有相当的能力,已架构成立了协会、商会、联谊会等组织渠道,但我觉得在横向交流方面还不够,我们还可以建立一种平台或形式,如:内部参考、报纸、杂志和某种简易机构和机制,这样一种横向关系,来调节我们各方面各层次的关系;在这里我建议:我们是否可建立一种纵横交替平台,来调节两岸四地之间、中美之间一些专业或民间的,细小的、私人的、信息交流的途径和平台,从中协调好专业方面和个人生活方面的一些事宜,从而产生效益。。。。。。。总之,我们是这个历史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们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我们可凭借着这个舞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协调好各自的想法和要求,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利益去努力寻求发展。我相信,现在两岸四地和平发展浩浩荡荡的势头将会发展更迅猛,我祝愿我们大家来把这个浩浩荡荡的大势发展得更迅猛!(下面热烈鼓掌)谢谢大家!新世界、新科技、新思维
论道山高恒沉,水流不息,静动各异,图展其长。论格局一超敌四方二超铲诸王三超难相容四超谋均长多超既无超逐鹿争雄忙纵横重拼组得势首为强附注:1, 超:指超级大国。2,格局。(多架构多层次复合角力说)评点大势特征:多架构、多层次、不稳定性、突发性、游变性、边缘性、架构模糊,复合角力,在全球范围、区域范围,可推理分析。
论说三国关系:美中不冷、中俄不热、俄美不亲 美:拉俄遏中 捧中激俄 分解中俄中:中美制俄 中俄不热 摆动发展。俄:眉美疏中 俄中减温 摆动图利。特点:三角制衡 互相摆动关键:各自控制摆动幅度
美中和、天下平! 中国问题专家何汉理:目前美中关系脆弱不稳定。意向、价值观不同,有变数;谨慎处理。*三种危机:1,台海危机、2,北韩崩溃外势介入,3,中国内部不安和镇压。*四种分歧,触发危机:问题长期无法一 致。四种情况。1,气候变化的全球环保问题、如何技术合作、开发替代能源、节省能源,无法一致。2,外交准则和价值观问题。中国。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美国。有限主权。人权受威胁有权人道干预。中、日、台存在的紧张局势。美中之间经济。争议性的问题。界定中国利益1,对达赖不接见,不签证。2,拒绝美海军在中国专属水域巡弋。3,废止台湾关系法。平衡有利,野心方式界定利益,国际社会是否做好准备。”*寻找共同利益可能性。指认凝聚共同利益和价值,有措施,可能发展更积极。措施:给予中国承担更大的地区性和全球性责任;加强经济相互依赖和互利;中国须提高军事透明度。促成两国互信,带来更大信心。*雅胡达:美中存在很大分歧*美国东亚事务专家雅胡达:分歧:美中领导层对美国对世界发展的看法。雅 胡达认为,美中积极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如何有效的处理两国的关系。2006年首次美中战略经济对话,讨论两国之间所 存在的分歧,促使两国关系得到改善。为了进行更广泛的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4月1号在伦敦举行会 晤之后,白宫宣布美中两国同意成立一个《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商讨包括能源、气候变化、人权和中国军事化等议题。会议将于今年夏天在华盛顿举行。相信这 种对话机制对未来关系的发展将起到积极性的作用
中美和,天下平!(下有评论稿全文) 奥巴马时代中美关系展望 (李华) 一,什么是中美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中美和,天下平!是中美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对美国而言:是这样,对中国也同样。 需要和意愿。 都很强烈,有急迫感。 美国有病了:(肝病) 周期性经济危机/ 战争。/ 9。11后反恐战争不断 加重了负担,透支过度。气血虚弱,需要休养生息, 金融海啸是影响整个世界性的危机,美国及其盟友受到严重连锁反应。处于救市衰退时期。需大量输血补救。 二,总统竞选。政府组阁。出台政策。外交战略动态 论大势: 三头竞选均瘸腿 黑马跃出强女助 水火相迎铁木门 势局汹涌如水流 奥巴马跃出: 遏华。联华。安抚国内各族裔关系和低下层平民。对非洲、拉美国家产生很大亲和影响。 喜来利: 弥补了奥巴马业绩不足,美国中上层社会政治资源不厚,基础不实的弱处。 具有当下任总统的潜力。 实际上是四位总统资格的人在拯救美国目前颓势。总的来说:四者历史上对华态度,对华基本上是友善的。 最近,奥巴马“新政”不搞保护主义, 喜来利一出任国务卿就积极访华,来中国推出合作框架之旅反映了美国的对华友好姿态。 奥巴马-喜来利政府似乎是美国刻意安排的对华关系组合。极具亲华,合作协调发展的外交姿态。 奥巴马“新政”:应该是休养生息,调补气血,注重内政,减少外交冲突的政府。 政界决策层的思维: 最大债务国,最大债权国。和则双赢、斗则双输、战则双亡。 前财长贝克说:“美中发生冲突,全世界都会痛苦” 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呼吁:美中战略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基辛格:平衡论。积极地对华关系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方面: 和谐外交,“合”“合”处理事务的姿态。 和谈、和解、合协、合作、合谋、和平、双赢反映了中国太极式外交,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核心精神。和谐双赢是中国的一把双刃剑。中国:中国参与世界各国输血。 展望:奥巴马时代:“新政”休养调整时代。 是中美发展的机遇期。中美关系解怨结缘的机遇期。将为中美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政治趋向:最大化和最小化两极发展趋势。(国家利益和处理问题) 处理问题的内容会越来越具体化,规范化、深入化。 中美关系展望:协商沟通、合作竞争、共谋双赢。 当然,摩擦争斗还会继续,都会妥协来处理。 中美和,天下平!两国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不二法则。
中国奇迹:需要总结和反思突破传统 抛弃历史包袱 创出新局30 年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经济的长期高增长,解读这个“奇迹”,成了思想界的顶级课题。“中国奇迹”是 突破传统观念、传统体制桎梏的结果,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制约下,在全球化背景下,世人眩目的“奇 迹”。总结三十年,反思三十年,甩掉 历史包袱,开创改革新局,这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好的纪念。中国奇迹的原因:1, 完整系统稳定的儒家思想和政治经济体系,与久远深厚博大的文化内涵,以及传统教育;文字、语言、文化经济、政治体制大一统,给发展提供了的坚实环境;2, 历史积累的丰富练达的经商经验、为改革开放创造有利条件。3, 广阔的疆土,博大精深的文化,十多亿人口和市场,稍动即显。4, 独立自主的发展和借鉴,突破大国的干扰和旧制度的障碍。5, 大量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及时消化总结。6, 积极吸引外资,融入世界竞争,有序合理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交融,科学改造、努力拓展,形成更合理的社会快速发展模式。7, 政府 主导资本原始积累加市场经济。
8,利用外商,借鸡生蛋,广泛开拓海外市场,积极介入世界金融市场,充分利用劳动力过剩优势发展加工工业和传统手工业、轻工业、电器、电子工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创造“世界工厂奇迹”。
中国崛起策二十六:古典地缘政治理论的新解读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远东,东方巨龙的复苏成为地球村里最引人注目的历史性事件。中国如何把握历史性的机会,实现国家振兴和复兴的目标,取决于内部自身的制 度建设,也取决于今天中国对世界形势与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评估,当然也取决于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战略意义上的判断,以及中国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定位。最关键 的是经过精密的战略定位和判断后,中国应该如何合理利用自身的实力逐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从而完成民族复兴和中国崛起的大业,是重大课题。在这样重要的 历史时刻,认真考察历史上的著名地缘理论对于我们把握世界整体形势具有很大帮助。一 地缘政治理论、海权论和制空权论英国著名地理学家、英国牛津大学地理系教授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于1904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他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提出了地缘政治学领域的全新课题。麦金德从世界整体的角度来看待 世界地理构成和世界历史进程,认为世界是由几个大岛构成的,其中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是最大的“世界岛”,美洲大陆是另外一个岛屿,澳洲则是较小的一个岛 屿。由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上主要政治、经济力量的集中地域,也是人口众多、面积庞大的连贯性区域,加之欧亚大陆是世界性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念的诞生地,因此 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发展的地理枢纽地带。麦金德非常敏锐地观察到在亚欧大陆的中部,主要是在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以西的区 域,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蒙古高原、中国黄河以西的区域、中亚草原、乌拉尔山脉以西的俄罗斯草原,在这片疆域广大的区域里水草肥美,适宜于放牧生活,气候 上则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大陆性气候。非常巧合的是,这片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和封闭,其南边是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西南部 是伊朗高原和中东高原,西边毗邻欧洲的地区则是欧洲山地,而北边则是北冰洋,因为是寒冷的冻港,因此北边无法航行出海,当然也不存在敌人从海上迂回进攻包 抄的问题。独特的地理环境、广阔肥美的草原和丰富的资源使得这块地理区域在麦金德眼里成为世界枢纽区域——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麦氏将人类历史分为前哥伦 布时期和后哥伦布时期,在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之前的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的中轴线就是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与欧亚大陆边缘地区民族的争夺战。人类历史 上的匈奴人、马扎尔人、阿尔瓦人、突厥人、蒙古人居住在这一世界心脏地带,他们往东可以与中国争锋,南下可以进入伊朗、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向西则可以进入 富饶的中欧和西欧平原。用麦金德的“世界心脏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历史,我们就可以把中国历史简化为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和边缘地带的农耕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 反复拉锯战。当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取得拉锯战的胜利的时候,游牧民族就如呼啸的海水一般侵入欧亚大陆的东部边缘,华夏民族就会感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 王师又一年。”在千年的“中心边缘争夺战”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多民族融合的局面;当农耕民族为主的中华帝国击退了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时,就如同海潮逐渐 退却一样,游牧民族在边缘强国(或是大唐、或是大汉)的压力下,或是在面临气候变迁、或是经历瘟疫流行的情况下,被迫退出亚欧大陆东部边缘,然后从心脏地 带向欧洲或是南下向伊朗和中东高原迁徙,从而给其它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张力,许多民族被迫迁移。游牧民族从中心发源,向东、西、南三个方向的迁移和入侵 多次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是现代世界各国版图形成和确定的有力推动者。
麦金德认为,在哥伦布航海的地理大发现后,游牧民族从中心的有利地位一下转变为不 利地位,因为海洋民族可以通过航海绕道到游牧民族的背后,从海上对游牧民族实现夹击,从而打破游牧民族“占据中心,侵入边缘”的千年人类历史局面,带来真 正的世界历史转折。而后哥伦布时代真正的历史变局是:西欧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技术和交通手段的新革命,铁路运输实现了长距离的交通联结,改变了广阔的 地域观念,并且可以通过运输实现资源的有效运输、聚集和使用,使得更大规模的工业化成为可能。麦金德在1905年到1943年期间对世界心脏地带的位置作 了一些改动,最终将东欧平原也包含在心脏地带范围之内。麦金德由此得出了震撼世界的重要结论:— 谁统治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带”;—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界。麦金德发现,在心脏地带以外的欧亚大陆各区域呈环形分布状态,他称其为内新月区 域,主要是指西欧的基督教国家,东亚的儒教和佛教国家,南亚的印度教和婆罗门教国家和西南方向的什叶教和逊尼教的伊斯兰国家,而世界其它区域则被麦金德描 述成为外新月区域,主要是指欧亚大陆世界岛以外的整个世界,包括美洲、澳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麦金德的整个地缘学说也被称为陆心说,其重要的视角在于认识到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 枢纽地位,认为世界之争就是世界心脏地带的争夺。为了防止中心地带有重要的陆权大国完全控制心脏地带,形成独霸欧亚大陆进而称霸世界的局面,海洋国家必须 联合欧亚大陆边缘的陆地国家,遏制和限制陆权国家独占心脏地带的企图。麦金德是英国学者,主要着眼点在于为当时的大英帝国的国家利益服务,而当时重要的海 上强国英国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麦氏的内心是焦虑不安的,他的整套理论充满着为大英帝国强权服务的企图。对麦金德陆心地缘理论加以修正的是美籍荷兰学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 (Nicholas John Spykman)。相对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持有的观点是边缘地带理论。斯氏并不否认麦金德亚欧大陆中心地带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却认为亚欧大 陆中心地带由于人口稀少,社会组织化程度很难达到集中大规模资源的程度,而相反的是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边缘,分别是人口集中,资源丰富,社会组织化程度较 高的地区。尽管斯皮克曼生活在20世纪上半期,当时的中国依然是积贫积弱的后进国家,但是斯氏以超前的眼光预测到地处欧亚大陆东部边缘的中国因为人口众 多、种族单一和历史上具有组织化的经验,因此有很强的潜质成为世界性强国。总之,并非是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而是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边缘地带才是最重要的 核心区域,西部边缘(西欧)或是东部边缘(东亚)一旦产生一个统一的国家可以整合庞大的人口、社会和资源,实现高度的组织化和工业化,就有可能成为世界级 强国。
除了马汉的海权论以外,现代世界制空权理论的鼻祖分别是意大利人杜黑 (Giulio Douhet),美国人米契尔(Billy Mitchell)和俄籍美国学者塞维斯基。总结他们的空权理论或是制空权理论,大致得出的核心思想观点是:飞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现代战争形态,战争由平 面战争转化成为立体战争,古典战争中的前后方关系出现了模糊的现象,也就是平面战争中的后方在战争中却可能成为前方,战争从摧毁地方的军事设施开始转向为 摧毁地方的重要交通线、能源补给线、后备生产能力。同时通过对敌方中心城市的轰炸,造成对手民心士气因为恐惧而彻底崩溃。而现代的陆权和海权离不开制空权 的控制,失去了制空权,海上的舰队就可能成为敌方的活靶子而失去了还手能力,因此惟有掌握制空权,才能真正谈得上海权和陆权。而一个国家如果掌握了全球的 制空优势,就可以称霸世界。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超级大国和列强的竞争从制空权转向了外太空权,美国的全球导弹定位系统和弹道 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将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推向新的高度。两次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已经显示出战争的新形态,强势的超级大国和世界强国通过先进卫星定位、导航 和监视系统完全剥夺了敌方的制空权力,精确的导弹定位系统和空袭摧毁了敌方人民的有效抵抗意志,在陆军出现在敌国土地上的时候,战争大体已经结束,对手的 交通、能源、指挥和后勤系统完全瘫痪,满目疮痍,敌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被降到最低。因此就制空权而言可以表述为:麦金德认为工业化以后欧洲列强的战争主要表现为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之间的战争,而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海洋国家英美为了遏制陆地国家德国夺取东欧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片心脏地带的野心而进行的战争。而斯皮克曼在这点上再次与麦金 德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工业化以来的战争,特别是一战和二战,并不必然表现为海洋国家和陆地中心地带国家的战争,尽管这样的战争存在着,但这并不是战争 的唯一形式,战争更多表现为海洋国家和陆地中心地带国家为了反对某个陆地边缘国家的野心而进行的战争。在斯氏看来,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均是相同性质的战 争,那就是海洋国家英美和陆地中心国家俄罗斯即后来的苏联共同遏制边缘地区强国——德国的战争,事实上海洋国家和陆心国家并不必然表现为冲突,更多的时候 却是表现为合作,这类似英国和俄国的关系,而陆地上的边缘国家却可能发生根本冲突,比如法国和德国。而陆地上的边缘强国和中心强国也会发生激烈的战争,比 如法国拿破仑进攻俄国的战争,和二战中的苏德战争。因此将战争仅仅理解为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之间的战争是非常偏颇、片面和不足的,战争形态和国家之间的合 纵连横是非常复杂的。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可以类似表述为:— 谁(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潜质的地区;—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谁就有望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美国世界超强的有力挑战者。谈到麦金德和斯皮克曼的心脏地带理论和边缘地带理论,就不得不提到马汉 (Alfred Thayer Mahan)的海权论。马汉的《海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890年在美国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不仅促使美国举国上下统一了认识,走向海权发展的道路, 而且其影响远远超过本国,辐射到大西洋彼岸的英国,也影响到欧洲大陆上的传统陆权强国,比如法国、德国和俄国。德国的威廉二世尤其着迷于马汉的海权论的影 响,致力于发展德国的海军。马汉认为,美国的商业利益遍及全球,而商业利益的走向决定了国家利益的走向。美国的商船和贸易船队驶向何处,美国的国家利益就 航行向何处,为了保卫美国的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美国必须建立强大的舰队,控制重要的海上通道,保护商业的畅通。与麦金德的陆心说不同,马汉的控制世界理 论是:任何国家或是国家联盟如果能够控制世界公海,如果能够掌握咽喉航道、海峡和海道,就能够牢牢掌握世界财富的来源,进而控制世界经济的命脉。因此模仿 麦金德的陆心说三段论,结合今天世界的现实,我们可以类似地将马汉的观点表述为:—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就(变相)控制了全世界。— 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可以掌握海陆权,形成立体优势;— 谁掌握了立体优势,谁就可以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 谁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就能以压倒优势取得战争胜利。表一 对比地缘、海权和空权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段论麦金德的陆心理论 — 谁统治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带”;—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 谁(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潜质的地区;—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谁就能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美国世界超强的有力挑战者。马汉的海权论 —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就(变相)控制了全世界。杜黑、米契尔和塞维斯基的空权论 — 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可以掌握海陆权,形成立体优势;— 谁掌握了立体优势,谁就可以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 谁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就能以压倒优势取得战争胜利。
表一 对比地缘、海权和空权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段论麦金德的陆心理论 — 谁统治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带”;—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 谁(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潜质的地区;—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谁就能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美国世界超强的有力挑战者。马汉的海权论 —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就(变相)控制了全世界。杜黑、米契尔和塞维斯基的空权论 — 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可以掌握海陆权,形成立体优势;— 谁掌握了立体优势,谁就可以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 谁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就能以压倒优势取得战争胜利。图表来源 作者自制接下来笔者将着重从表格中前两种理论也就是陆心论和边缘地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重要地缘事件,并重点阐述这样的理论对于当代中国认识自身处于世界体系中位置的重要意义。
表一 对比地缘、海权和空权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段论麦金德的陆心理论 — 谁统治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带”;—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 谁(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潜质的地区;—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谁就能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美国世界超强的有力挑战者。马汉的海权论 —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就(变相)控制了全世界。杜黑、米契尔和塞维斯基的空权论 — 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可以掌握海陆权,形成立体优势;— 谁掌握了立体优势,谁就可以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 谁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就能以压倒优势取得战争胜利。
接下来笔者将着重从表格中前两种理论也就是陆心论和边缘地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重要地缘事件,并重点阐述这样的理论对于当代中国认识自身处于世界体系中位置的重要意义。二 地缘理论下的战后历史进程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开始了苏德战场的反攻,苏联红军不仅收 复了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俄地区,并顺势攻入了东欧国家,势力范围影响直到南欧国家,苏联红军进攻的势头一直到攻克柏林为止,东部德国也在历史上破天荒地被 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用麦金德陆心理论来看,苏联就是占据了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现代鞑靼”,苏联的本土范围不仅包括麦金德1904年提出的传统心脏地带 比如叶尼塞河以西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也囊括了除阿富汗与中国新疆以外的整个中亚地区,乌克兰、白俄、高加索地区也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一部分,而苏联的中心 地区——高度工业化和组织化的欧俄地区也是典型的心脏地带。苏联的诞生不仅复活了历史上的欧亚大帝国的历史经验,更加让人联想起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在欧亚大 陆奇迹般的扩张,苏联的诞生几乎囊括了麦金德陆心理论中大部分心脏地带,其扩张历程更暗含了麦金德具有远见的预测:当一个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工业国家 取代古代的游牧民族控制了心脏地带以后,就可以利用现代运输手段将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丰富的资源联结起来,从而实现控制欧亚大陆和独霸世界的野心。苏联跨 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似乎也验证了麦金德理论的远见,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世界岛心脏地带用现代化的运输交通手段联系在一起的帝国,其可利用资源的程度 也必将是史无前例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心脏地带的重要意义:二战期间,纳粹面对西面战事的胶着,不是继 续进攻英国,而是突然放弃西部战线,率师狂袭东部的苏联、乌克兰和白俄,也是想要夺取陆心地带的心脏地区。而苏联虽然在战争初期犯了一系列战略失误,但是 因为掌握了大片心脏地带区域,因此掌握了丰富的战略资源和军需后备,心脏地带庞大的战争资源储备和源源不断的军需产品是苏联最终战胜纳粹德国的重要原因。 而苏联东部战场的告捷和苏联红军控制东欧和东部德国更是获得了麦金德在1943年修正理论后最重要的心脏地带——东欧,苏联的势力达到历史的顶峰,一时 间,苏式共产主义似乎大有席卷整个欧亚大陆之势。而美国和西方集团对苏联陆心地带急剧扩张采取的遏制手段乃是根据斯皮克曼边缘地带 遏阻理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世界岛——欧亚大陆西部边缘的西德、法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北欧和英国等国家构筑了防止苏联集团入侵的战略防线,但是 苏联的东欧集团占据了心脏地带的重要战略优势,对于西方海洋民主国家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冷战相当长的时间内苏联东欧集团处于较大的战略优势,而美国 支持下的西欧边缘地带的海洋民主国家却相对处于战略守势,苏联大规模的坦克集团军似乎可能随时入侵欧亚世界岛的西部边缘地区,而中欧和西欧的平原地形几乎 让西欧海洋民主国家在面临苏联红军入侵时无险可依,面临战略险境。而中国革命的胜利也被当时的西方集团解读为苏联共产主义的力量扩展到欧亚大陆世界岛的东 部边缘,在一些地缘学家看来,苏联、东欧和中国的联合使得欧亚大陆出现了苏联势力席卷全球的可能性。而西方国家则战略退却到欧亚大陆的两个边缘,被迫实行 边缘包围、步步为营和反制中心的战略行为。美国在冷战期间两次重要的介入都受到了斯皮克曼边缘理论的影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介入都是美军在边缘地带的 大规模介入。美国为了防止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被赤化,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干涉,但是却遭到平局和失败的局面。特别是美国在越南战场的失败让越南、老挝 和柬埔寨赤化,整个中南半岛震动,美国在整个西方世界中大丢颜面。
从中国自身战略利益角度来分析,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和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都 对认识二战后中国革命胜利后的局势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在1949年人民解放军兵临长江北岸,即将解放南京的前夕,世界上两个意识形态完全对立、互相以消 灭对方为目的的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在中国时局上却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双方均要求中国南北两方划江而治,这是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最集中的体现:在欧亚世 界岛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因为人口众多,经济区域密集和资源丰富,任何一个区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则无论其是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其必将对美苏的超级霸 权构成挑战。因此互为敌对的美苏战略性地达成了一致,要求成立南北中国。当时中国的两位领袖都顶住了美苏的压力,蒋介石拒绝了美国的南北朝的建议,而毛泽 东则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魄力粉碎了美苏在边缘地带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捍卫了中国国家利益,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人以实际行动掌握 了中国战略主动权,在亚洲大陆边缘地带完成了中国大陆的统一,为中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地缘战略局面。因此仅仅将中国革命的胜利归结为苏联势力扩张到欧亚大 陆东端的纯意识形态的看法是偏颇和不足的,之后中苏两个大国之间的冲突完全印证了这样的事实:中国革命的胜利造就的是欧亚大陆东部边缘地带一个独立大国力 量的兴起,而不是任何一种依附力量的兴起。今天许多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喜欢从领袖性格和中苏意识形态分歧的角度来解释中苏破裂的这段历史,笔者并不否认历 史学家和政治学家经过考证得出的观点,但是这样的观点并不全面。笔者看来,中苏分歧和冲突是有其深刻地缘因素根源的,中苏两国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必然会导 致双方关系的紧张和冲突。苏联以压倒性的优势占领了世界中心岛的心脏地带,其有利的地缘优势和超级资源优势使得苏联在面对欧亚大陆中心岛两端的边缘地带会 自然而然地产生扩张的战略意图,进而难免自我膨胀并试图称霸世界。另外,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莫斯科具有天然的意识形态优越感,但是意识形态的 优越感和解释权仅仅是表面现象,它只是实现苏联称霸欧亚世界岛的重要工具。苏联和中国虽然在当时同为共产主义阵营,但是双方追求的战略目标和地缘目标是南 辕北辙的,中国追求的是彻底摆脱附庸的身份,在亚欧大陆东端成为独立的一级和独立的力量,当时部分选择苏式共产主义也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而苏联则天然 把中国看成是另外一个东欧,是苏联政治力量的延伸,是苏联全球战略上的一颗棋子,是苏联独霸欧亚世界岛的重要“加长”力量。因此目标完全不同必然导致亚欧 大陆心脏地带的世界超级大国和亚欧东部边缘地带的新兴独立大国的碰撞,这样的碰撞是地缘力量的碰撞,是国家利益的碰撞,而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和领袖性格的 差距反倒是次要因素。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甚至比欧 亚大陆西部边缘的中西欧海洋民主国家面临的压力还要大得多,首先西欧国家有美国全力支持,而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同美国处于敌对状态;其次中国在 陆上与苏联交界的边界长达1.23万公里(蒙古人民共和国同中国的交界范围也计算在内,因为当时蒙古是苏联的附庸),远远大于苏联和亚欧西部边缘地带欧洲 国家交界的范围,苏军可以从1.23万公里的陆上交界处的任何地段向中国发起进攻,特别是东北平原,极可能是苏联红军的坦克集团军可能攻入中国的高危区 域;三是中国和西欧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不一样,相对落后的中国和当时在国际政治中相对孤立的局势极可能成为苏联进攻中国的诱因。感谢老一辈中国领导人以他们 钢筋铁骨般的魄力抗住了苏联无比巨大的战略威胁,并通过国际政治中的合纵连横改变了中国的战略危局,最终彻底奠定了中国欧亚世界岛东端独立大国的重要地 位。用地缘理论来解释过去的历史并不是单单在讲述过去的一段故事,更有利于我们展望未来,用全新的战略眼光规划明天中国的发展。三 苏联解体后的地缘战略形式分析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亚欧大陆世界岛的战略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仔细分析亚欧大陆岛上的战略形式,对今天中国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定位自身的地缘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苏联后期与中国改善关系,以及中国俄罗斯关系的改善极大地舒缓了中国在中苏 边界的战略压力。苏联的解体导致中苏边界接界处急剧缩减为中国东北与苏联的接界处,中俄关系全面回暖和正常化以及中俄边界成为友好边界使得中国长期屯兵北 方的陆权战略得以向海权战略转化,这样的转化对于中国海权意识的增加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后将在海权一章中重点谈到)。(2)苏联的解体使得中亚五国和高加索地区重新独立,世界心脏地带的重要区域重新成为“无主之地”,世界各大国对心脏地带的争夺重新燃起。当然也是因为苏联的解体,中国才有可能进入中亚区域。(3)苏联的解体使得东欧地区完全获得独立,并向美国和欧盟靠拢。俄罗斯在亚欧大 陆关键地带输得非常惨痛,而对于欧盟而言,却取得了介入传统心脏地区的重要战略契机。欧盟的东扩和北约的东扩,波罗的海国家被纳入西方阵营,甚至乌克兰和 白俄的政局动荡都使得俄罗斯在欧亚世界岛的西端面临战略灾难的局面。(4) 中国、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上海合作组织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该组织的扩大和将伊朗纳入上合组织将是保障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在世界岛心脏地带地缘利益的最重要的战略决策。(5)美国通过9•11的反恐第一次直接派军队进入了亚欧大陆世界岛屿的心脏地 带,美军进入阿富汗使得美国开始直接驻军心脏地区,美军入侵伊拉克实现了对濒临世界中心岛的能源区域的控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美军犹如两把尖刀插入了亚 欧世界岛的心脏地区和濒临心脏地带的产油区。(6)如今美军在伊拉克陷入了进退失据的胶着状态,硬撑下去,美国国内的民意不会 支持,如果撤退,则有可能让美国在世界大丢颜面,陷入“多米诺骨牌”的战略轰塌局面。美军的撤退必将鼓励穆斯林世界的激进派别反美甚至是反西方的举动,甚 至将刺激远在阿富汗的塔利班和本拉登的激进力量,进而造成整个心脏地带形势的动荡和翻盘的局面。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和能源区域将可能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局 面,一些国家可能会分裂成好几个国家。从斯皮克曼的边缘理论和麦金德的陆心说相综合的角度来看,今天欧亚大陆世界岛的形 式是相当耐人寻味的。如果说苏俄代表的是欧亚世界岛心脏地带的核心力量的话,如果说西欧海洋民主国家代表的是西部边缘最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力量的话,如果 说中国代表的是世界岛东部边缘最强的力量的话,那么按照自西向东的地理方向,西部边缘、心脏地带和东部边缘的力量之比正在发生具有根本意义的变化,二次大 战以后的初期三方的关系之比为弱强弱(心脏地带的苏联强大,西欧和中国相对弱小),而现在三方的关系则逐渐在向强弱强的关系过渡(俄罗斯的力量相对于欧盟 和中国崛起而言相对较弱),因此欧亚大陆世界岛的力量变化出现了“中部塌陷,东西崛起”的特殊地缘政治现象。在这样的全新地缘政治局面中,东部和西部的力 量都有可能进一步蚕食心脏地带的地缘优势,为了使中部心脏地带的重要力量和核心国家不致产生两面蚕食和两面挤压的局面,技巧性地介入心脏地带维护我们在欧 亚大陆的地缘战略利益,同时与俄罗斯这一心脏地带中心力量保持良好合作,并通过组织化和制度化的国际合作的方式实现我们在世界心脏地带的核心利益是唯一正 确的方式。重新将俄罗斯推入与东西边缘力量敌对的关系是错误和危险的,但是俄罗斯重新单独垄断心脏地带同样是不能接受的。中国在涉及世界心脏地带的重大战 略利益问题上应该首先与俄罗斯进行良好沟通,通过中俄平等领导下的多国组织化的模式(如上海合作组织)将是最佳的捍卫中国心脏地带地缘利益的方式。相较于 欧盟咄咄逼人的东扩,北约抵临俄罗斯的战略底线,以及欧洲联盟部分国家主动吸引美国遏制俄罗斯的作法,中国以合作主义和制度主义的双领导模式介入中亚是明 智之举。欧盟对待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利益问题采取的是“推”(push)和“排除”(exclude) 作法, 我们对待有关俄罗斯战略利益议题上的作法是“拉”(pull)和“整合”(integrate)的作法,思维不同,方法不同,必将导致结果不同。套用国际 政治界一句术语:如果你将俄罗斯推入敌人的行列,那俄罗斯就会成为你的敌人,这正是上升中的中国要竭力避免的。在当今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地处世界岛东 部边缘的中国只有和世界中心岛的俄罗斯建立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崛起才有可能。
四 古典地缘理论需要创新:中国的“边缘-中心”身份麦金德的陆心说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都建立在这样的假说上:全球政治和经济是 一体的,欧亚大陆(含非洲)是世界岛,其中欧亚大陆是世界岛的中心地区,欧亚大陆世界岛上可以分为心脏地带和边缘,心脏地带包含中亚、西西伯利亚、高加索 地区、俄罗斯欧洲部分、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东欧,其它部分为边缘地区,其中内新月的边缘区域指的是欧亚大陆除心脏地带以外的区域,外新月区域包含世界其它 部分如美洲、澳洲和极地等。笔者认为,将欧亚大陆世界岛划分为心脏地带和边缘是非常具有创建性的看法,但是也 有偏颇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国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比如德国,基本上而言德国连接东欧这一心脏地带和西边靠海的边缘国家和海洋国家,这样的特殊地理身份使 得德国在历史上常常处于心脏地带国家(如俄国)和真正边缘地带国家(如法国)以及海洋国家(如英国)的夹击,同时德国在今天全球化的和平世界也具有相当的 地缘优势:德国既可以吸收心脏地带的资源,也可以同边缘工业化国家和海洋国家进行贸易,同时还是联系心脏地带(东欧和俄国)与边缘国家(荷比卢法)的走廊 地带,这样的过渡地理区域的国家应该单独归类为“半边缘”国家。半边缘国家指的是那样一些国家,他们在地理上呈过渡的走廊形态,连接的是心脏地带和边缘国 家及海洋国家,因此这样的国家在过去比较容易面临两面夹击,在全球化的今天则具有相当优势,可以吸收中心的资源,并与边缘和海洋开展贸易。如果在半边缘出 现了一个高度组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国家,其经济力量和国家实力将处于有利地位。除了德国以外,伊朗也可以大致归类为连接中亚心脏地带和海湾国家的之间的半 边缘国家。而另外一些国家则同时带有中心和边缘两种属性,成为特殊群体类别国家。比如俄罗斯 是典型的心脏地带国家,但是无论是前苏联还是今天的俄罗斯,其面积幅员都极其广袤,除了涵盖心脏地带的区域以外,俄罗斯的国土还包括叶尼塞河以东的东西伯 利亚广大区域,而这部分区域按照麦金德的观点显然应该属于边缘地带,因此确切的说俄罗斯是一个“心脏——边缘地带”国家,但却不是边缘——心脏国家。因为 俄罗斯的心脏地带,特别是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欧俄部分,是典型的心脏地带,而这部分地区最能代表俄罗斯的经济能力、人口集中程度和文化认同,因此心脏地带的 属性是俄罗斯的主要属性,俄罗斯是一个心脏地带为主要属性并涵盖了边缘地区的国家,这样独一无二的地缘身份可以描述为“心脏——边缘”国家。而我国恰恰是 另外一个具有独特地缘身份的国家,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处在世界岛的心脏地带,而我国又紧临心脏地带的核心国家——中亚斯坦国家群,通过上海合作组织 我国和平崛起的经济力量早就深深嵌入了该区域,成为该区域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从西部边境而言,我国完全进入到亚欧大陆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并成为该地带的重 要力量,从地缘角度而言,我国西北广袤的区域已经带有世界心脏地带的特质。而我国又是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下的亚欧东部边缘地带最重要的潜质地区,考虑到 我国的经济重心在沿海的边缘区域,我国人口集中部分和文化特质均与亚欧大陆东部边缘地带(除西北、青藏高原和蒙古草原以外的中国省市)有密切关系,因此我 国也具有双重地缘身份,是一个“边缘——心脏”国家,边缘地区决定的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人口集中程度和文化主要特质,中心表示的是中国在陆上直接有连接心 脏地带丰富资源的能力,中国这样的地缘潜力在整个欧亚大陆堪称是独一无二的。当然,如果我们把欧盟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民族国家的话,欧盟也 带有“边缘——心脏”的身份,欧盟东扩后的东欧是心脏地区,德国是半边缘,西欧国家和南欧的伊比利亚国家是边缘,北欧和英国也是边缘,这一个超越国家主权 的结合体也具有“边缘——中心”的特点。但是欧亚大陆上任何单一的民族国家都不具有中国这样极为特殊的地缘优势。而中国以南的中南半岛(东南亚)才是真正的边缘,不仅是亚欧世界岛的边缘,也是中 国的边缘。而海洋国家日本和朝鲜半岛自然也处于边缘地位。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是半边缘国家,因为巴基斯坦联结世界心脏地带和边缘的印度,印度由于巴基斯 坦的战略阻隔,地理上无法直接联结世界心脏地带,因此从陆上地缘来看,印度是封闭在南亚次大陆内部的边缘国家,其陆上地缘形式要逊于我国。印度只要在巴基 斯坦和中国点头合作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将石油管道从陆地上输入印度。其它南亚国家如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属于典型的边缘国家。而海湾的阿拉伯国家则 是属于内新月区域的边缘国家,土耳其和伊朗则可以被看作是半边缘国家。从土耳其到海湾的边缘国家,从海湾国家经过伊朗、阿富汗,一直到巴基斯坦和印度, 这一连串的国家群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国家,但是恰恰在这一区域,由于历史、文化、宗教、民族等各种复杂的矛盾相互交织,也由于大国的介入,这里呈现 的是一条不稳定的弧形地带,我称之为“亚历山大弧形地带”,因为这一片不稳定区域恰恰是历史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行军征服的路线图,在今天,许多国家都处 在内部种族冲突、教派冲突、民族冲突、内战和外部的军事干涉之中。在不稳定的“亚历山大弧形地带”,未来可能发展的前景是,伊斯兰和西方的文明冲突加剧, 恐怖主义活动加剧,部分民族国家可能会分裂成不同的国家,个别超级大国可能会面临战争惨败撤退的局面。笔者就欧亚大陆世界岛提出的新概念与新划分可以见下表:表二 欧亚大陆世界岛国家地缘属性新分类 国家和地区心脏地带国家 中亚、阿富汗、高加索、东欧、俄罗斯叶尼塞河以西区域半边缘国家 德国、奥地利、巴尔干诸国、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等边缘国家 海湾国家、除巴基斯坦以外的南亚次大陆、东南亚、日本、朝鲜半岛、西欧、伊比利亚国家、北欧和英国“心脏——边缘”国家 俄罗斯“边缘——心脏”国家 中国、“欧盟”“亚历山大不稳定弧形地带” 土耳其、海湾国家、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北纬三十度线国家根据补充的半边缘和其它类型的国家,笔者得出了一些新论点:— 除了心脏地带国家和海湾产油国以外,地缘意义上的支柱国家往往是半边缘国家,比如巴尔干、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因为这些国家往往联结着心脏和边缘地带,是地缘上的枢纽区,也是大国必定介入区域。— 能够成为欧亚大陆上最强大力量,进而成为世界强国的,是带有“边缘——心脏”双重地缘身份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和欧盟,两个区域皆可以吸收心脏地带的资源,同时拥有边缘地带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区。— “亚历山大不稳定弧形地带”是欧亚世界岛的不稳定根源,这一弧形地带位于北纬三十度上下,经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国,主要为伊斯兰国家(印度除外)。摸清了亚欧大陆世界岛上的实情,并对亚欧大陆世界岛上与我们切身利益有关的地区进 行形势预测,确定中国合理的介入方式,按照符合国家利益最大化原则采取决策,将对国家的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独特的“边缘——心 脏”身份必须使我们认真思考国家战略总体抉择,我们究竟应该成为海权国家,还是继续保留为传统的陆权国家?这一严肃的战略课题,取决于我们对中国地缘形势 的基本判断,更取决于我们对世界总体形式和世界文明进程的科学判断。作出科学理性的判断,进而制定国家长远战略,真是太重要了!
1, 现今一超独霸已不可能。2, 两超、四超较现实平稳,3, 和谐的美中关系是两国利益最大化。4, 同舟共济,四超平衡,建立新世界秩序最现实。5, 不可独霸,双赢三赢,是最佳选择。6, 美中携手可开创世界性保安、保险、金融、限控核扩散等协调性项目7, 冷战思维已落后,科技发展,人类问题凸显,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开创新世界新思维新方式新秩序。8, 一方的强行,必会产生另一方的反弹。(轮胎案与鸡肉案就是一例)9, 美中关系总体发展方向平和,但脆弱;需珍惜和谐伙伴基础,共同探讨处理危机和未来世界的协调发展。(彩墨春秋编者按)中美关系分析:现实:是对立统一的两极:美国的国家战略终极目标就是一强独大,独霸世界(统治世界是不可能的)!在美国人的意识里,中国是这个地球上最遥远的文明,同时又是最不同于西方的异己文明,中国毫无疑问是当今美国独霸世界的最后一个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意义上的重量级对手。 中美两国今后:碰撞、摩擦、冲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1,碰撞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的冲突,在于人类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2,其次,意识形态的分歧,宗教信仰的区别,政治制度的异同,两个大国在生存空间上的矛盾。估计: 中、美国打不起全面战争和核战争,会顾忌第三者得益,要么极力避免, 要么全球毁灭性。 结论:中美关系实质:为了各自国家的战略,运用战术手段,打击、遏制对方,使国家生存空间利益更大。
外交秀光怪陆离舞姿俏:美中蜜月情趣浓左退右进刚起步失意情侣飞吻来。附:(新世界、新格局、新思维。写于胡锦涛参加20G峰会,2G,3G,4G,多G模式大聚会,大国外交作秀之际。)
You are very talented!Wishing you a very happy Autumn festival,Tze-chung Li 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东方之声(海纳百川通融四方)国庆60周年专辑/彩墨春秋编辑部创办人李华
中美调和同舟共济——迎接复合角力的地球村时代未来十年:五国集团将统治世界【英国《卫报》网站9月2s日文章】题:富有的恶霸,我们需要你。一, 中美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从匹兹堡传出了这样的消息,在那里聚会的全球最大20个经济体—20国集团将会永久性取代八国集团,成为全球主要的经济论坛,无疑变化是需要的。21世纪 面临的挑战将是全球性的。这场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不仅本身重要,而且它还是有力的例证,表明美中间加强协作而不是冲突的必要性。如果世界陷于萧条,那么任 何国家都无法幸免。如果气候变化得不到遏制而继续下去的话,那么佛罗里达将沉入大洋中,喜马拉雅山上的白雪和冰面将会融化:这两个超级大国将发现,在这些 全球性关键问题上,它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二, 五国集团统治世界。 实际上,没有任何集团的独自力量是应对新的全球挑战的灵丹妙药。在一个需要集体行动但却由194个政府组成的世界里.首要的问题是免费搭车。全球领导者的 重担不可避免地将落在那些明显太大而无法免费搭车的少数政府的肩头。这样的政府将只有5个:美国.中国、印度、日本和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在未来10年 内,这些政府当中的每一个都将认识到它可能会成为破坏协议的一方:如果它试图免费搭车的话,另外4个政府就会拒绝承担它们的责任。这五方将是五国集团,一 个统治世界的集团。三,103集团免费搭车 在另一端,有60个左右的国家目前合起来只占世界收入的1%,因此在全球大部分问题上.它们的参与将难以受到应有的关注。在有些问题上,如气候变化问题. 全球集体行动对它们要比对其他国家更重要,但它们却没有能力左右事态的发展。在五国集团和60国集团之间.将是那些可以各自免费搭车、但合起来对大部分全 球问题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国家:103国集团。21世纪的地缘政治将是一场五国集团与103 国集团之间的斗争。前者将别无选择,只有采取负责任的行为。五国集团必定会是一个真正的集团,而103国集团则将是一盘散沙:既然它们唯一的共同兴趣就是 免费搭车.它们甚至没有在集团内部开展合作的动机。 四, 同舟共济成必然 尽管比五国集团管理21世纪可能令人感到不快,但这或许是对20世纪相当大的改进。五国集团将只能够在那些全球明确感兴趣的问题—如气候变化问题上团结一 致。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参差不齐的组织会找到以牺牲全球利益来服务它们共同利益的问题。相反在自身获利的情况下,它们无意中也会服务于全球的利益,特别是处于底层的10亿人的利益。 地球村时代背景: 美国的霸权单极时代结束,美国在全球收缩,无力解决全球重大问题。原因: 科技进步,核武器出现,大规模世界性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知识的传播冲破国界,经济全球化人类相互依赖。 20国峰会就是明证: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成为影响深刻的重大事件。如今要解决全球性问题,就必须有这些发展中国家参与。多极无霸的时代要持续一段时间。因为美国的势力仍强,各极还相对较弱。 未来有理由称霸全球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美国有继续称霸世界的意愿,但事实已经证明不可行,能够保住强国地位是美国的万幸, 世界必然走向全球协议时代。 全 球协议时代形成及其影响:1,世界多极力量对比达到基本平衡,2,中国的势力达到或超过美国势力的速度。3,全球协议一部过渡性宪法,维持全球平衡。4,任何打破全球平衡的企图都将被视为非法和反人类。5,大国组成的统一,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小国归依于大国体系中,同享安全和繁荣。6,大国组成人类委员 会轮流执政,最终世界大同!
“一个人,体内阴阳不调,会生病;一个家庭,夫妻不和,兄弟姐妹不和,家庭不幸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政党之间,长期争斗,战争不断,百姓就会遭殃。”
回复删除李华在两岸四地关于和平发展餐会上的发言记要:
很高兴,与大家在这里谈论两岸关系。
刚才各位大师、教授、学者们谈得很精辟。我也很关注两岸关系,因为我的家庭以前与国民党也有些关联,也有亲属在台湾;我一直在网上,在谷歌博客写名叫“彩墨春秋”的专栏,在这里不多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去查看一下。
我觉得,最近两岸关系发展得很快,势头很迅猛;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我是80年代来美国留学的,记得当时我们刚来美国,不敢说台湾问题,谈到台湾问题往往回避;前些年,谈两岸问题大家也还有很多顾虑;现在,我们可以在这里,这么多人聚会公开谈论两岸关系,这个速度,这个改变,我感到很迅猛。
最近,我们关注一下传媒的动态,传媒的用词变化非常微妙,谈到两岸关系和两岸发展,用词从“破冰之旅”,到“雨后天晴”,到“风和日丽”,再到现在的“浩浩荡荡”,尤其,这两年变化太快了。这说明两岸领导人选择的政策和方向正确,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有段时期,两岸关系紧张,现在,两岸领导人政策对头,才会有一个这样大的变化;我们在座的各位,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愿意看到,两岸关系能进一步的这样发展下去,这符合我们大家的共同利益。
俗话说:“一个人,体内阴阳不调,会生病;一个家庭,夫妻不和,兄弟姐妹不和,家庭不幸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政党之间,长期争斗,战争不断,百姓就会遭殃。”
刚才,一些朋友们谈到的,航母包围台湾也好,屈人之兵也好,导弹对准台湾等,我觉得,就目前来说,这些都已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亚洲都不是大问题;我想,我们的思路是否可看得更远更大些;我想,我们的思路应该考虑,全世界华人和全世界华人的利益,是否可考虑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利益,如果我们从全球的全局发展考虑问题,这些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
就现在的科技和武器发展情况,一般战争不会拖得很久,一场战争稍纵即逝,几天就可以结束,台湾问题、亚洲问题只是局部问题,不是不好解决,而关键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和后果。
我们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利益,有每一个人的观点和立场,问题是要谋求共同的最大利益,我想,现在两岸领导人的目光,就是放在全球华人利益上,放在全球人类的最高利益和生活品质上。因此获得大家的赞同和支持。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反映了我们在纵向的交流发展上已有相当的能力,已架构成立了协会、商会、联谊会等组织渠道,但我觉得在横向交流方面还不够,我们还可以建立一种平台或形式,如:内部参考、报纸、杂志和某种简易机构和机制,这样一种横向关系,来调节我们各方面各层次的关系;在这里我建议:我们是否可建立一种纵横交替平台,来调节两岸四地之间、中美之间一些专业或民间的,细小的、私人的、信息交流的途径和平台,从中协调好专业方面和个人生活方面的一些事宜,从而产生效益。
。。。。。。
总之,我们是这个历史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们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我们可凭借着这个舞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协调好各自的想法和要求,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利益去努力寻求发展。我相信,现在两岸四地和平发展浩浩荡荡的势头将会发展更迅猛,我祝愿我们大家来把这个浩浩荡荡的大势发展得更迅猛!(下面热烈鼓掌)谢谢大家!
新世界、新科技、新思维
论道
回复删除山高恒沉,
水流不息,
静动各异,
图展其长。
论格局
一超敌四方
二超铲诸王
三超难相容
四超谋均长
多超既无超
逐鹿争雄忙
纵横重拼组
得势首为强
附注:
1, 超:指超级大国。
2,格局。(多架构多层次复合角力说)
评点大势特征:多架构、多层次、不稳定性、突发性、游变性、边缘性、架构模糊,复合角力,在全球范围、区域范围,可推理分析。
论说三国关系:
回复删除美中不冷、中俄不热、俄美不亲
美:拉俄遏中 捧中激俄 分解中俄
中:中美制俄 中俄不热 摆动发展。
俄:眉美疏中 俄中减温 摆动图利。
特点:三角制衡 互相摆动
关键:各自控制摆动幅度
美中和、天下平!
回复删除中国问题专家何汉理:目前美中关系脆弱不稳定。
意向、价值观不同,有变数;谨慎处理。
*三种危机:
1,台海危机、2,北韩崩溃外势介入,3,中国内部不安和镇压。
*四种分歧,触发危机:问题长期无法一 致。
四种情况。
1,气候变化的全球环保问题、如何技术合作、开发替代能源、节省能源,无法一致。
2,外交准则和价值观问题。
中国。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美国。有限主权。人权受威胁有权人道干预。
中、日、台存在的紧张局势。
美中之间经济。争议性的问题。
界定中国利益
1,对达赖不接见,不签证。
2,拒绝美海军在中国专属水域巡弋。
3,废止台湾关系法。
平衡有利,野心方式界定利益,国际社会是否做好准备。”
*寻找共同利益可能性。指认凝聚共同利益和价值,有措施,可能发展更积极。
措施:给予中国承担更大的地区性和全球性责任;加强经济相互依赖和互利;中国须提高军事透明度。
促成两国互信,带来更大信心。
*雅胡达:美中存在很大分歧*
美国东亚事务专家雅胡达:
分歧:美中领导层对美国对世界发展的看法。
雅 胡达认为,美中积极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如何有效的处理两国的关系。
2006年首次美中战略经济对话,讨论两国之间所 存在的分歧,促使两国关系得到改善。
为了进行更广泛的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4月1号在伦敦举行会 晤之后,白宫宣布美中两国同意成立一个《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商讨包括能源、气候变化、人权和中国军事化等议题。会议将于今年夏天在华盛顿举行。相信这 种对话机制对未来关系的发展将起到积极性的作用
中美和,天下平!(下有评论稿全文)
回复删除奥巴马时代中美关系展望
(李华)
一,什么是中美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中美和,天下平!是中美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对美国而言:是这样,对中国也同样。
需要和意愿。
都很强烈,有急迫感。
美国有病了:(肝病)
周期性经济危机/ 战争。/ 9。11后反恐战争不断
加重了负担,透支过度。气血虚弱,需要休养生息,
金融海啸是影响整个世界性的危机,美国及其盟友受到严重连锁反应。处于救市衰退时期。需大量输血补救。
二,总统竞选。政府组阁。出台政策。外交战略动态
论大势:
三头竞选均瘸腿
黑马跃出强女助
水火相迎铁木门
势局汹涌如水流
奥巴马跃出:
遏华。联华。安抚国内各族裔关系和低下层平民。对非洲、拉美国家产生很大亲和影响。
喜来利:
弥补了奥巴马业绩不足,美国中上层社会政治资源不厚,基础不实的弱处。
具有当下任总统的潜力。
实际上是四位总统资格的人在拯救美国目前颓势。总的来说:四者历史上对华态度,对华基本上是友善的。
最近,奥巴马“新政”不搞保护主义,
喜来利一出任国务卿就积极访华,来中国推出合作框架之旅反映了美国的对华友好姿态。
奥巴马-喜来利政府似乎是美国刻意安排的对华关系组合。极具亲华,合作协调发展的外交姿态。
奥巴马“新政”:应该是休养生息,调补气血,注重内政,减少外交冲突的政府。
政界决策层的思维:
最大债务国,最大债权国。和则双赢、斗则双输、战则双亡。
前财长贝克说:“美中发生冲突,全世界都会痛苦”
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呼吁:美中战略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基辛格:平衡论。积极地对华关系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方面:
和谐外交,“合”“合”处理事务的姿态。
和谈、和解、合协、合作、合谋、和平、双赢反映了中国太极式外交,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核心精神。和谐双赢是中国的一把双刃剑。中国:中国参与世界各国输血。
展望:奥巴马时代:“新政”休养调整时代。
是中美发展的机遇期。中美关系解怨结缘的机遇期。将为中美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政治趋向:最大化和最小化两极发展趋势。(国家利益和处理问题)
处理问题的内容会越来越具体化,规范化、深入化。
中美关系展望:协商沟通、合作竞争、共谋双赢。
当然,摩擦争斗还会继续,都会妥协来处理。
中美和,天下平!两国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不二法则。
中国奇迹:需要总结和反思
回复删除突破传统 抛弃历史包袱 创出新局
30 年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经济的长期高增长,解读这个“奇迹”,成了思想界的顶级课题。“中国奇迹”是 突破传统观念、传统体制桎梏的结果,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制约下,在全球化背景下,世人眩目的“奇 迹”。总结三十年,反思三十年,甩掉 历史包袱,开创改革新局,这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好的纪念。
中国奇迹的原因:
1, 完整系统稳定的儒家思想和政治经济体系,与久远深厚博大的文化内涵,以及传统教育;文字、语言、文化经济、政治体制大一统,给发展提供了的坚实环境;
2, 历史积累的丰富练达的经商经验、为改革开放创造有利条件。
3, 广阔的疆土,博大精深的文化,十多亿人口和市场,稍动即显。
4, 独立自主的发展和借鉴,突破大国的干扰和旧制度的障碍。
5, 大量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及时消化总结。
6, 积极吸引外资,融入世界竞争,有序合理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交融,科学改造、努力拓展,形成更合理的社会快速发展模式。
7, 政府 主导资本原始积累加市场经济。
8,利用外商,借鸡生蛋,广泛开拓海外市场,积极介入世界金融市场,充分利用劳动力过剩优势发展加工工业和传统手工业、轻工业、电器、电子工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创造“世界工厂奇迹”。
回复删除中国崛起策二十六:古典地缘政治理论的新解读
回复删除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远东,东方巨龙的复苏成为地球村里最引人注目的历史性事件。中国如何把握历史性的机会,实现国家振兴和复兴的目标,取决于内部自身的制 度建设,也取决于今天中国对世界形势与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评估,当然也取决于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战略意义上的判断,以及中国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定位。最关键 的是经过精密的战略定位和判断后,中国应该如何合理利用自身的实力逐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从而完成民族复兴和中国崛起的大业,是重大课题。在这样重要的 历史时刻,认真考察历史上的著名地缘理论对于我们把握世界整体形势具有很大帮助。
一 地缘政治理论、海权论和制空权论
英国著名地理学家、英国牛津大学地理系教授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于1904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他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提出了地缘政治学领域的全新课题。麦金德从世界整体的角度来看待 世界地理构成和世界历史进程,认为世界是由几个大岛构成的,其中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是最大的“世界岛”,美洲大陆是另外一个岛屿,澳洲则是较小的一个岛 屿。由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上主要政治、经济力量的集中地域,也是人口众多、面积庞大的连贯性区域,加之欧亚大陆是世界性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念的诞生地,因此 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发展的地理枢纽地带。
麦金德非常敏锐地观察到在亚欧大陆的中部,主要是在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以西的区 域,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蒙古高原、中国黄河以西的区域、中亚草原、乌拉尔山脉以西的俄罗斯草原,在这片疆域广大的区域里水草肥美,适宜于放牧生活,气候 上则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大陆性气候。非常巧合的是,这片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和封闭,其南边是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西南部 是伊朗高原和中东高原,西边毗邻欧洲的地区则是欧洲山地,而北边则是北冰洋,因为是寒冷的冻港,因此北边无法航行出海,当然也不存在敌人从海上迂回进攻包 抄的问题。独特的地理环境、广阔肥美的草原和丰富的资源使得这块地理区域在麦金德眼里成为世界枢纽区域——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麦氏将人类历史分为前哥伦 布时期和后哥伦布时期,在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之前的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的中轴线就是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与欧亚大陆边缘地区民族的争夺战。人类历史 上的匈奴人、马扎尔人、阿尔瓦人、突厥人、蒙古人居住在这一世界心脏地带,他们往东可以与中国争锋,南下可以进入伊朗、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向西则可以进入 富饶的中欧和西欧平原。用麦金德的“世界心脏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历史,我们就可以把中国历史简化为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和边缘地带的农耕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 反复拉锯战。当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取得拉锯战的胜利的时候,游牧民族就如呼啸的海水一般侵入欧亚大陆的东部边缘,华夏民族就会感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 王师又一年。”在千年的“中心边缘争夺战”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多民族融合的局面;当农耕民族为主的中华帝国击退了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时,就如同海潮逐渐 退却一样,游牧民族在边缘强国(或是大唐、或是大汉)的压力下,或是在面临气候变迁、或是经历瘟疫流行的情况下,被迫退出亚欧大陆东部边缘,然后从心脏地 带向欧洲或是南下向伊朗和中东高原迁徙,从而给其它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张力,许多民族被迫迁移。游牧民族从中心发源,向东、西、南三个方向的迁移和入侵 多次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是现代世界各国版图形成和确定的有力推动者。
麦金德认为,在哥伦布航海的地理大发现后,游牧民族从中心的有利地位一下转变为不 利地位,因为海洋民族可以通过航海绕道到游牧民族的背后,从海上对游牧民族实现夹击,从而打破游牧民族“占据中心,侵入边缘”的千年人类历史局面,带来真 正的世界历史转折。而后哥伦布时代真正的历史变局是:西欧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技术和交通手段的新革命,铁路运输实现了长距离的交通联结,改变了广阔的 地域观念,并且可以通过运输实现资源的有效运输、聚集和使用,使得更大规模的工业化成为可能。麦金德在1905年到1943年期间对世界心脏地带的位置作 了一些改动,最终将东欧平原也包含在心脏地带范围之内。麦金德由此得出了震撼世界的重要结论:
回复删除— 谁统治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带”;
—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界。
麦金德发现,在心脏地带以外的欧亚大陆各区域呈环形分布状态,他称其为内新月区 域,主要是指西欧的基督教国家,东亚的儒教和佛教国家,南亚的印度教和婆罗门教国家和西南方向的什叶教和逊尼教的伊斯兰国家,而世界其它区域则被麦金德描 述成为外新月区域,主要是指欧亚大陆世界岛以外的整个世界,包括美洲、澳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麦金德的整个地缘学说也被称为陆心说,其重要的视角在于认识到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 枢纽地位,认为世界之争就是世界心脏地带的争夺。为了防止中心地带有重要的陆权大国完全控制心脏地带,形成独霸欧亚大陆进而称霸世界的局面,海洋国家必须 联合欧亚大陆边缘的陆地国家,遏制和限制陆权国家独占心脏地带的企图。麦金德是英国学者,主要着眼点在于为当时的大英帝国的国家利益服务,而当时重要的海 上强国英国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麦氏的内心是焦虑不安的,他的整套理论充满着为大英帝国强权服务的企图。
对麦金德陆心地缘理论加以修正的是美籍荷兰学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 (Nicholas John Spykman)。相对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持有的观点是边缘地带理论。斯氏并不否认麦金德亚欧大陆中心地带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却认为亚欧大 陆中心地带由于人口稀少,社会组织化程度很难达到集中大规模资源的程度,而相反的是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边缘,分别是人口集中,资源丰富,社会组织化程度较 高的地区。尽管斯皮克曼生活在20世纪上半期,当时的中国依然是积贫积弱的后进国家,但是斯氏以超前的眼光预测到地处欧亚大陆东部边缘的中国因为人口众 多、种族单一和历史上具有组织化的经验,因此有很强的潜质成为世界性强国。总之,并非是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而是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边缘地带才是最重要的 核心区域,西部边缘(西欧)或是东部边缘(东亚)一旦产生一个统一的国家可以整合庞大的人口、社会和资源,实现高度的组织化和工业化,就有可能成为世界级 强国。
除了马汉的海权论以外,现代世界制空权理论的鼻祖分别是意大利人杜黑 (Giulio Douhet),美国人米契尔(Billy Mitchell)和俄籍美国学者塞维斯基。总结他们的空权理论或是制空权理论,大致得出的核心思想观点是:飞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现代战争形态,战争由平 面战争转化成为立体战争,古典战争中的前后方关系出现了模糊的现象,也就是平面战争中的后方在战争中却可能成为前方,战争从摧毁地方的军事设施开始转向为 摧毁地方的重要交通线、能源补给线、后备生产能力。同时通过对敌方中心城市的轰炸,造成对手民心士气因为恐惧而彻底崩溃。而现代的陆权和海权离不开制空权 的控制,失去了制空权,海上的舰队就可能成为敌方的活靶子而失去了还手能力,因此惟有掌握制空权,才能真正谈得上海权和陆权。而一个国家如果掌握了全球的 制空优势,就可以称霸世界。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超级大国和列强的竞争从制空权转向了外太空权,美国的全球导弹定位系统和弹道 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将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推向新的高度。两次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已经显示出战争的新形态,强势的超级大国和世界强国通过先进卫星定位、导航 和监视系统完全剥夺了敌方的制空权力,精确的导弹定位系统和空袭摧毁了敌方人民的有效抵抗意志,在陆军出现在敌国土地上的时候,战争大体已经结束,对手的 交通、能源、指挥和后勤系统完全瘫痪,满目疮痍,敌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被降到最低。因此就制空权而言可以表述为:麦金德认为工业化以后欧洲列强的战争主要表现为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之间的战争,而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海洋国家英美为了遏制陆地国家德国夺取东欧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片心脏地带的野心而进行的战争。而斯皮克曼在这点上再次与麦金 德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工业化以来的战争,特别是一战和二战,并不必然表现为海洋国家和陆地中心地带国家的战争,尽管这样的战争存在着,但这并不是战争 的唯一形式,战争更多表现为海洋国家和陆地中心地带国家为了反对某个陆地边缘国家的野心而进行的战争。在斯氏看来,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均是相同性质的战 争,那就是海洋国家英美和陆地中心国家俄罗斯即后来的苏联共同遏制边缘地区强国——德国的战争,事实上海洋国家和陆心国家并不必然表现为冲突,更多的时候 却是表现为合作,这类似英国和俄国的关系,而陆地上的边缘国家却可能发生根本冲突,比如法国和德国。而陆地上的边缘强国和中心强国也会发生激烈的战争,比 如法国拿破仑进攻俄国的战争,和二战中的苏德战争。因此将战争仅仅理解为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之间的战争是非常偏颇、片面和不足的,战争形态和国家之间的合 纵连横是非常复杂的。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可以类似表述为:
回复删除— 谁(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潜质的地区;
—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谁就有望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 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美国世界超强的有力挑战者。
谈到麦金德和斯皮克曼的心脏地带理论和边缘地带理论,就不得不提到马汉 (Alfred Thayer Mahan)的海权论。马汉的《海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890年在美国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不仅促使美国举国上下统一了认识,走向海权发展的道路, 而且其影响远远超过本国,辐射到大西洋彼岸的英国,也影响到欧洲大陆上的传统陆权强国,比如法国、德国和俄国。德国的威廉二世尤其着迷于马汉的海权论的影 响,致力于发展德国的海军。马汉认为,美国的商业利益遍及全球,而商业利益的走向决定了国家利益的走向。美国的商船和贸易船队驶向何处,美国的国家利益就 航行向何处,为了保卫美国的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美国必须建立强大的舰队,控制重要的海上通道,保护商业的畅通。与麦金德的陆心说不同,马汉的控制世界理 论是:任何国家或是国家联盟如果能够控制世界公海,如果能够掌握咽喉航道、海峡和海道,就能够牢牢掌握世界财富的来源,进而控制世界经济的命脉。因此模仿 麦金德的陆心说三段论,结合今天世界的现实,我们可以类似地将马汉的观点表述为:
—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
—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
—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就(变相)控制了全世界。
— 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可以掌握海陆权,形成立体优势;
— 谁掌握了立体优势,谁就可以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
— 谁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就能以压倒优势取得战争胜利。
表一 对比地缘、海权和空权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段论
麦金德的陆心理论 — 谁统治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带”;
—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界。
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 谁(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潜质的地区;
—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谁就能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 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美国世界超强的有力挑战者。
马汉的海权论 —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
—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
—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就(变相)控制了全世界。
杜黑、米契尔和塞维斯基的空权论 — 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可以掌握海陆权,形成立体优势;
— 谁掌握了立体优势,谁就可以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
— 谁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就能以压倒优势取得战争胜利。
表一 对比地缘、海权和空权理论的主要观点
回复删除三段论
麦金德的陆心理论 — 谁统治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带”;
—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界。
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 谁(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潜质的地区;
—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谁就能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 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美国世界超强的有力挑战者。
马汉的海权论 —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
—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
—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就(变相)控制了全世界。
杜黑、米契尔和塞维斯基的空权论 — 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可以掌握海陆权,形成立体优势;
— 谁掌握了立体优势,谁就可以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
— 谁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就能以压倒优势取得战争胜利。
图表来源 作者自制
接下来笔者将着重从表格中前两种理论也就是陆心论和边缘地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重要地缘事件,并重点阐述这样的理论对于当代中国认识自身处于世界体系中位置的重要意义。
表一 对比地缘、海权和空权理论的主要观点
回复删除三段论
麦金德的陆心理论 — 谁统治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带”;
—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界。
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 谁(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潜质的地区;
—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谁就能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 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美国世界超强的有力挑战者。
马汉的海权论 —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
—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
—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就(变相)控制了全世界。
杜黑、米契尔和塞维斯基的空权论 — 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可以掌握海陆权,形成立体优势;
— 谁掌握了立体优势,谁就可以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
— 谁瘫痪对手的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就能以压倒优势取得战争胜利。
接下来笔者将着重从表格中前两种理论也就是陆心论和边缘地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重要地缘事件,并重点阐述这样的理论对于当代中国认识自身处于世界体系中位置的重要意义。
回复删除二 地缘理论下的战后历史进程
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开始了苏德战场的反攻,苏联红军不仅收 复了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俄地区,并顺势攻入了东欧国家,势力范围影响直到南欧国家,苏联红军进攻的势头一直到攻克柏林为止,东部德国也在历史上破天荒地被 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用麦金德陆心理论来看,苏联就是占据了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现代鞑靼”,苏联的本土范围不仅包括麦金德1904年提出的传统心脏地带 比如叶尼塞河以西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也囊括了除阿富汗与中国新疆以外的整个中亚地区,乌克兰、白俄、高加索地区也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一部分,而苏联的中心 地区——高度工业化和组织化的欧俄地区也是典型的心脏地带。苏联的诞生不仅复活了历史上的欧亚大帝国的历史经验,更加让人联想起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在欧亚大 陆奇迹般的扩张,苏联的诞生几乎囊括了麦金德陆心理论中大部分心脏地带,其扩张历程更暗含了麦金德具有远见的预测:当一个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工业国家 取代古代的游牧民族控制了心脏地带以后,就可以利用现代运输手段将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丰富的资源联结起来,从而实现控制欧亚大陆和独霸世界的野心。苏联跨 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似乎也验证了麦金德理论的远见,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世界岛心脏地带用现代化的运输交通手段联系在一起的帝国,其可利用资源的程度 也必将是史无前例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心脏地带的重要意义:二战期间,纳粹面对西面战事的胶着,不是继 续进攻英国,而是突然放弃西部战线,率师狂袭东部的苏联、乌克兰和白俄,也是想要夺取陆心地带的心脏地区。而苏联虽然在战争初期犯了一系列战略失误,但是 因为掌握了大片心脏地带区域,因此掌握了丰富的战略资源和军需后备,心脏地带庞大的战争资源储备和源源不断的军需产品是苏联最终战胜纳粹德国的重要原因。 而苏联东部战场的告捷和苏联红军控制东欧和东部德国更是获得了麦金德在1943年修正理论后最重要的心脏地带——东欧,苏联的势力达到历史的顶峰,一时 间,苏式共产主义似乎大有席卷整个欧亚大陆之势。
而美国和西方集团对苏联陆心地带急剧扩张采取的遏制手段乃是根据斯皮克曼边缘地带 遏阻理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世界岛——欧亚大陆西部边缘的西德、法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北欧和英国等国家构筑了防止苏联集团入侵的战略防线,但是 苏联的东欧集团占据了心脏地带的重要战略优势,对于西方海洋民主国家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冷战相当长的时间内苏联东欧集团处于较大的战略优势,而美国 支持下的西欧边缘地带的海洋民主国家却相对处于战略守势,苏联大规模的坦克集团军似乎可能随时入侵欧亚世界岛的西部边缘地区,而中欧和西欧的平原地形几乎 让西欧海洋民主国家在面临苏联红军入侵时无险可依,面临战略险境。而中国革命的胜利也被当时的西方集团解读为苏联共产主义的力量扩展到欧亚大陆世界岛的东 部边缘,在一些地缘学家看来,苏联、东欧和中国的联合使得欧亚大陆出现了苏联势力席卷全球的可能性。而西方国家则战略退却到欧亚大陆的两个边缘,被迫实行 边缘包围、步步为营和反制中心的战略行为。美国在冷战期间两次重要的介入都受到了斯皮克曼边缘理论的影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介入都是美军在边缘地带的 大规模介入。美国为了防止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被赤化,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干涉,但是却遭到平局和失败的局面。特别是美国在越南战场的失败让越南、老挝 和柬埔寨赤化,整个中南半岛震动,美国在整个西方世界中大丢颜面。
从中国自身战略利益角度来分析,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和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都 对认识二战后中国革命胜利后的局势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在1949年人民解放军兵临长江北岸,即将解放南京的前夕,世界上两个意识形态完全对立、互相以消 灭对方为目的的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在中国时局上却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双方均要求中国南北两方划江而治,这是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最集中的体现:在欧亚世 界岛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因为人口众多,经济区域密集和资源丰富,任何一个区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则无论其是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其必将对美苏的超级霸 权构成挑战。因此互为敌对的美苏战略性地达成了一致,要求成立南北中国。当时中国的两位领袖都顶住了美苏的压力,蒋介石拒绝了美国的南北朝的建议,而毛泽 东则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魄力粉碎了美苏在边缘地带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捍卫了中国国家利益,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人以实际行动掌握 了中国战略主动权,在亚洲大陆边缘地带完成了中国大陆的统一,为中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地缘战略局面。因此仅仅将中国革命的胜利归结为苏联势力扩张到欧亚大 陆东端的纯意识形态的看法是偏颇和不足的,之后中苏两个大国之间的冲突完全印证了这样的事实:中国革命的胜利造就的是欧亚大陆东部边缘地带一个独立大国力 量的兴起,而不是任何一种依附力量的兴起。今天许多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喜欢从领袖性格和中苏意识形态分歧的角度来解释中苏破裂的这段历史,笔者并不否认历 史学家和政治学家经过考证得出的观点,但是这样的观点并不全面。笔者看来,中苏分歧和冲突是有其深刻地缘因素根源的,中苏两国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必然会导 致双方关系的紧张和冲突。苏联以压倒性的优势占领了世界中心岛的心脏地带,其有利的地缘优势和超级资源优势使得苏联在面对欧亚大陆中心岛两端的边缘地带会 自然而然地产生扩张的战略意图,进而难免自我膨胀并试图称霸世界。另外,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莫斯科具有天然的意识形态优越感,但是意识形态的 优越感和解释权仅仅是表面现象,它只是实现苏联称霸欧亚世界岛的重要工具。苏联和中国虽然在当时同为共产主义阵营,但是双方追求的战略目标和地缘目标是南 辕北辙的,中国追求的是彻底摆脱附庸的身份,在亚欧大陆东端成为独立的一级和独立的力量,当时部分选择苏式共产主义也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而苏联则天然 把中国看成是另外一个东欧,是苏联政治力量的延伸,是苏联全球战略上的一颗棋子,是苏联独霸欧亚世界岛的重要“加长”力量。因此目标完全不同必然导致亚欧 大陆心脏地带的世界超级大国和亚欧东部边缘地带的新兴独立大国的碰撞,这样的碰撞是地缘力量的碰撞,是国家利益的碰撞,而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和领袖性格的 差距反倒是次要因素。
回复删除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甚至比欧 亚大陆西部边缘的中西欧海洋民主国家面临的压力还要大得多,首先西欧国家有美国全力支持,而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同美国处于敌对状态;其次中国在 陆上与苏联交界的边界长达1.23万公里(蒙古人民共和国同中国的交界范围也计算在内,因为当时蒙古是苏联的附庸),远远大于苏联和亚欧西部边缘地带欧洲 国家交界的范围,苏军可以从1.23万公里的陆上交界处的任何地段向中国发起进攻,特别是东北平原,极可能是苏联红军的坦克集团军可能攻入中国的高危区 域;三是中国和西欧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不一样,相对落后的中国和当时在国际政治中相对孤立的局势极可能成为苏联进攻中国的诱因。感谢老一辈中国领导人以他们 钢筋铁骨般的魄力抗住了苏联无比巨大的战略威胁,并通过国际政治中的合纵连横改变了中国的战略危局,最终彻底奠定了中国欧亚世界岛东端独立大国的重要地 位。
用地缘理论来解释过去的历史并不是单单在讲述过去的一段故事,更有利于我们展望未来,用全新的战略眼光规划明天中国的发展。
三 苏联解体后的地缘战略形式分析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亚欧大陆世界岛的战略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仔细分析亚欧大陆岛上的战略形式,对今天中国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定位自身的地缘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苏联后期与中国改善关系,以及中国俄罗斯关系的改善极大地舒缓了中国在中苏 边界的战略压力。苏联的解体导致中苏边界接界处急剧缩减为中国东北与苏联的接界处,中俄关系全面回暖和正常化以及中俄边界成为友好边界使得中国长期屯兵北 方的陆权战略得以向海权战略转化,这样的转化对于中国海权意识的增加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后将在海权一章中重点谈到)。
(2)苏联的解体使得中亚五国和高加索地区重新独立,世界心脏地带的重要区域重新成为“无主之地”,世界各大国对心脏地带的争夺重新燃起。当然也是因为苏联的解体,中国才有可能进入中亚区域。
(3)苏联的解体使得东欧地区完全获得独立,并向美国和欧盟靠拢。俄罗斯在亚欧大 陆关键地带输得非常惨痛,而对于欧盟而言,却取得了介入传统心脏地区的重要战略契机。欧盟的东扩和北约的东扩,波罗的海国家被纳入西方阵营,甚至乌克兰和 白俄的政局动荡都使得俄罗斯在欧亚世界岛的西端面临战略灾难的局面。
(4) 中国、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上海合作组织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该组织的扩大和将伊朗纳入上合组织将是保障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在世界岛心脏地带地缘利益的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5)美国通过9•11的反恐第一次直接派军队进入了亚欧大陆世界岛屿的心脏地 带,美军进入阿富汗使得美国开始直接驻军心脏地区,美军入侵伊拉克实现了对濒临世界中心岛的能源区域的控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美军犹如两把尖刀插入了亚 欧世界岛的心脏地区和濒临心脏地带的产油区。
(6)如今美军在伊拉克陷入了进退失据的胶着状态,硬撑下去,美国国内的民意不会 支持,如果撤退,则有可能让美国在世界大丢颜面,陷入“多米诺骨牌”的战略轰塌局面。美军的撤退必将鼓励穆斯林世界的激进派别反美甚至是反西方的举动,甚 至将刺激远在阿富汗的塔利班和本拉登的激进力量,进而造成整个心脏地带形势的动荡和翻盘的局面。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和能源区域将可能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局 面,一些国家可能会分裂成好几个国家。
从斯皮克曼的边缘理论和麦金德的陆心说相综合的角度来看,今天欧亚大陆世界岛的形 式是相当耐人寻味的。如果说苏俄代表的是欧亚世界岛心脏地带的核心力量的话,如果说西欧海洋民主国家代表的是西部边缘最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力量的话,如果 说中国代表的是世界岛东部边缘最强的力量的话,那么按照自西向东的地理方向,西部边缘、心脏地带和东部边缘的力量之比正在发生具有根本意义的变化,二次大 战以后的初期三方的关系之比为弱强弱(心脏地带的苏联强大,西欧和中国相对弱小),而现在三方的关系则逐渐在向强弱强的关系过渡(俄罗斯的力量相对于欧盟 和中国崛起而言相对较弱),因此欧亚大陆世界岛的力量变化出现了“中部塌陷,东西崛起”的特殊地缘政治现象。在这样的全新地缘政治局面中,东部和西部的力 量都有可能进一步蚕食心脏地带的地缘优势,为了使中部心脏地带的重要力量和核心国家不致产生两面蚕食和两面挤压的局面,技巧性地介入心脏地带维护我们在欧 亚大陆的地缘战略利益,同时与俄罗斯这一心脏地带中心力量保持良好合作,并通过组织化和制度化的国际合作的方式实现我们在世界心脏地带的核心利益是唯一正 确的方式。重新将俄罗斯推入与东西边缘力量敌对的关系是错误和危险的,但是俄罗斯重新单独垄断心脏地带同样是不能接受的。中国在涉及世界心脏地带的重大战 略利益问题上应该首先与俄罗斯进行良好沟通,通过中俄平等领导下的多国组织化的模式(如上海合作组织)将是最佳的捍卫中国心脏地带地缘利益的方式。相较于 欧盟咄咄逼人的东扩,北约抵临俄罗斯的战略底线,以及欧洲联盟部分国家主动吸引美国遏制俄罗斯的作法,中国以合作主义和制度主义的双领导模式介入中亚是明 智之举。欧盟对待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利益问题采取的是“推”(push)和“排除”(exclude) 作法, 我们对待有关俄罗斯战略利益议题上的作法是“拉”(pull)和“整合”(integrate)的作法,思维不同,方法不同,必将导致结果不同。套用国际 政治界一句术语:如果你将俄罗斯推入敌人的行列,那俄罗斯就会成为你的敌人,这正是上升中的中国要竭力避免的。在当今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地处世界岛东 部边缘的中国只有和世界中心岛的俄罗斯建立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崛起才有可能。
四 古典地缘理论需要创新:中国的“边缘-中心”身份
回复删除麦金德的陆心说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都建立在这样的假说上:全球政治和经济是 一体的,欧亚大陆(含非洲)是世界岛,其中欧亚大陆是世界岛的中心地区,欧亚大陆世界岛上可以分为心脏地带和边缘,心脏地带包含中亚、西西伯利亚、高加索 地区、俄罗斯欧洲部分、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东欧,其它部分为边缘地区,其中内新月的边缘区域指的是欧亚大陆除心脏地带以外的区域,外新月区域包含世界其它 部分如美洲、澳洲和极地等。
笔者认为,将欧亚大陆世界岛划分为心脏地带和边缘是非常具有创建性的看法,但是也 有偏颇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国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比如德国,基本上而言德国连接东欧这一心脏地带和西边靠海的边缘国家和海洋国家,这样的特殊地理身份使 得德国在历史上常常处于心脏地带国家(如俄国)和真正边缘地带国家(如法国)以及海洋国家(如英国)的夹击,同时德国在今天全球化的和平世界也具有相当的 地缘优势:德国既可以吸收心脏地带的资源,也可以同边缘工业化国家和海洋国家进行贸易,同时还是联系心脏地带(东欧和俄国)与边缘国家(荷比卢法)的走廊 地带,这样的过渡地理区域的国家应该单独归类为“半边缘”国家。半边缘国家指的是那样一些国家,他们在地理上呈过渡的走廊形态,连接的是心脏地带和边缘国 家及海洋国家,因此这样的国家在过去比较容易面临两面夹击,在全球化的今天则具有相当优势,可以吸收中心的资源,并与边缘和海洋开展贸易。如果在半边缘出 现了一个高度组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国家,其经济力量和国家实力将处于有利地位。除了德国以外,伊朗也可以大致归类为连接中亚心脏地带和海湾国家的之间的半 边缘国家。
而另外一些国家则同时带有中心和边缘两种属性,成为特殊群体类别国家。比如俄罗斯 是典型的心脏地带国家,但是无论是前苏联还是今天的俄罗斯,其面积幅员都极其广袤,除了涵盖心脏地带的区域以外,俄罗斯的国土还包括叶尼塞河以东的东西伯 利亚广大区域,而这部分区域按照麦金德的观点显然应该属于边缘地带,因此确切的说俄罗斯是一个“心脏——边缘地带”国家,但却不是边缘——心脏国家。因为 俄罗斯的心脏地带,特别是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欧俄部分,是典型的心脏地带,而这部分地区最能代表俄罗斯的经济能力、人口集中程度和文化认同,因此心脏地带的 属性是俄罗斯的主要属性,俄罗斯是一个心脏地带为主要属性并涵盖了边缘地区的国家,这样独一无二的地缘身份可以描述为“心脏——边缘”国家。而我国恰恰是 另外一个具有独特地缘身份的国家,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处在世界岛的心脏地带,而我国又紧临心脏地带的核心国家——中亚斯坦国家群,通过上海合作组织 我国和平崛起的经济力量早就深深嵌入了该区域,成为该区域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从西部边境而言,我国完全进入到亚欧大陆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并成为该地带的重 要力量,从地缘角度而言,我国西北广袤的区域已经带有世界心脏地带的特质。而我国又是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下的亚欧东部边缘地带最重要的潜质地区,考虑到 我国的经济重心在沿海的边缘区域,我国人口集中部分和文化特质均与亚欧大陆东部边缘地带(除西北、青藏高原和蒙古草原以外的中国省市)有密切关系,因此我 国也具有双重地缘身份,是一个“边缘——心脏”国家,边缘地区决定的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人口集中程度和文化主要特质,中心表示的是中国在陆上直接有连接心 脏地带丰富资源的能力,中国这样的地缘潜力在整个欧亚大陆堪称是独一无二的。当然,如果我们把欧盟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民族国家的话,欧盟也 带有“边缘——心脏”的身份,欧盟东扩后的东欧是心脏地区,德国是半边缘,西欧国家和南欧的伊比利亚国家是边缘,北欧和英国也是边缘,这一个超越国家主权 的结合体也具有“边缘——中心”的特点。但是欧亚大陆上任何单一的民族国家都不具有中国这样极为特殊的地缘优势。
而中国以南的中南半岛(东南亚)才是真正的边缘,不仅是亚欧世界岛的边缘,也是中 国的边缘。而海洋国家日本和朝鲜半岛自然也处于边缘地位。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是半边缘国家,因为巴基斯坦联结世界心脏地带和边缘的印度,印度由于巴基斯 坦的战略阻隔,地理上无法直接联结世界心脏地带,因此从陆上地缘来看,印度是封闭在南亚次大陆内部的边缘国家,其陆上地缘形式要逊于我国。印度只要在巴基 斯坦和中国点头合作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将石油管道从陆地上输入印度。其它南亚国家如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属于典型的边缘国家。而海湾的阿拉伯国家则 是属于内新月区域的边缘国家,土耳其和伊朗则可以被看作是半边缘国家。
从土耳其到海湾的边缘国家,从海湾国家经过伊朗、阿富汗,一直到巴基斯坦和印度, 这一连串的国家群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国家,但是恰恰在这一区域,由于历史、文化、宗教、民族等各种复杂的矛盾相互交织,也由于大国的介入,这里呈现 的是一条不稳定的弧形地带,我称之为“亚历山大弧形地带”,因为这一片不稳定区域恰恰是历史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行军征服的路线图,在今天,许多国家都处 在内部种族冲突、教派冲突、民族冲突、内战和外部的军事干涉之中。在不稳定的“亚历山大弧形地带”,未来可能发展的前景是,伊斯兰和西方的文明冲突加剧, 恐怖主义活动加剧,部分民族国家可能会分裂成不同的国家,个别超级大国可能会面临战争惨败撤退的局面。
笔者就欧亚大陆世界岛提出的新概念与新划分可以见下表:
表二 欧亚大陆世界岛国家地缘属性新分类
国家和地区
心脏地带国家 中亚、阿富汗、高加索、东欧、俄罗斯叶尼塞河以西区域
半边缘国家 德国、奥地利、巴尔干诸国、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等
边缘国家 海湾国家、除巴基斯坦以外的南亚次大陆、东南亚、日本、朝鲜半岛、西欧、伊比利亚国家、北欧和英国
“心脏——边缘”国家 俄罗斯
“边缘——心脏”国家 中国、“欧盟”
“亚历山大不稳定弧形地带” 土耳其、海湾国家、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北纬三十度线国家
根据补充的半边缘和其它类型的国家,笔者得出了一些新论点:
— 除了心脏地带国家和海湾产油国以外,地缘意义上的支柱国家往往是半边缘国家,比如巴尔干、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因为这些国家往往联结着心脏和边缘地带,是地缘上的枢纽区,也是大国必定介入区域。
— 能够成为欧亚大陆上最强大力量,进而成为世界强国的,是带有“边缘——心脏”双重地缘身份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和欧盟,两个区域皆可以吸收心脏地带的资源,同时拥有边缘地带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区。
— “亚历山大不稳定弧形地带”是欧亚世界岛的不稳定根源,这一弧形地带位于北纬三十度上下,经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国,主要为伊斯兰国家(印度除外)。
摸清了亚欧大陆世界岛上的实情,并对亚欧大陆世界岛上与我们切身利益有关的地区进 行形势预测,确定中国合理的介入方式,按照符合国家利益最大化原则采取决策,将对国家的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独特的“边缘——心 脏”身份必须使我们认真思考国家战略总体抉择,我们究竟应该成为海权国家,还是继续保留为传统的陆权国家?这一严肃的战略课题,取决于我们对中国地缘形势 的基本判断,更取决于我们对世界总体形式和世界文明进程的科学判断。作出科学理性的判断,进而制定国家长远战略,真是太重要了!
1, 现今一超独霸已不可能。
回复删除2, 两超、四超较现实平稳,
3, 和谐的美中关系是两国利益最大化。
4, 同舟共济,四超平衡,建立新世界秩序最现实。
5, 不可独霸,双赢三赢,是最佳选择。
6, 美中携手可开创世界性保安、保险、金融、限控核扩散等协调性项目
7, 冷战思维已落后,科技发展,人类问题凸显,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开创新世界新思维新方式新秩序。
8, 一方的强行,必会产生另一方的反弹。(轮胎案与鸡肉案就是一例)
9, 美中关系总体发展方向平和,但脆弱;需珍惜和谐伙伴基础,共同探讨处理危机和未来世界的协调发展。
(彩墨春秋编者按)
中美关系分析:
现实:是对立统一的两极:
美国的国家战略终极目标就是一强独大,独霸世界(统治世界是不可能的)!在美国人的意识里,中国是这个地球上最遥远的文明,同时又是最不同于西方的异己文明,中国毫无疑问是当今美国独霸世界的最后一个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意义上的重量级对手。
中美两国今后:
碰撞、摩擦、冲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内容:
1,碰撞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的冲突,在于人类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
2,其次,意识形态的分歧,宗教信仰的区别,政治制度的异同,两个大国在生存空间上的矛盾。
估计:
中、美国打不起全面战争和核战争,会顾忌第三者得益,要么极力避免, 要么全球毁灭性。
结论:
中美关系实质:为了各自国家的战略,运用战术手段,打击、遏制对方,使国家生存空间利益更大。
外交秀
回复删除光怪陆离舞姿俏:
美中蜜月情趣浓
左退右进刚起步
失意情侣飞吻来。
附:(新世界、新格局、新思维。写于胡锦涛参加20G峰会,2G,3G,4G,多G模式大聚会,大国外交作秀之际。)
You are very talented!
回复删除Wishing you a very happy Autumn festival,
Tze-chung Li
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东方之声(海纳百川通融四方)国庆60周年专辑/彩墨春秋编辑部创办人李华
中美调和同舟共济——迎接复合角力的地球村时代
回复删除未来十年:五国集团将统治世界
【英国《卫报》网站9月2s日文章】题:富有的恶霸,我们需要你。
一, 中美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从匹兹堡传出了这样的消息,在那里聚会的全球最大20个经济体—20国集团将会永久性取代八国集团,成为全球主要的经济论坛,无疑变化是需要的。
21世纪 面临的挑战将是全球性的。这场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不仅本身重要,而且它还是有力的例证,表明美中间加强协作而不是冲突的必要性。
如果世界陷于萧条,那么任 何国家都无法幸免。
如果气候变化得不到遏制而继续下去的话,那么佛罗里达将沉入大洋中,喜马拉雅山上的白雪和冰面将会融化:
这两个超级大国将发现,在这些 全球性关键问题上,它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二, 五国集团统治世界。
实际上,没有任何集团的独自力量是应对新的全球挑战的灵丹妙药。在一个需要集体行动但却由194个政府组成的世界里.首要的问题是免费搭车。全球领导者的 重担不可避免地将落在那些明显太大而无法免费搭车的少数政府的肩头。这样的政府将只有5个:美国.中国、印度、日本和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在未来10年 内,这些政府当中的每一个都将认识到它可能会成为破坏协议的一方:如果它试图免费搭车的话,另外4个政府就会拒绝承担它们的责任。这五方将是五国集团,一 个统治世界的集团。
三,103集团免费搭车
在另一端,有60个左右的国家目前合起来只占世界收入的1%,因此在全球大部分问题上.它们的参与将难以受到应有的关注。在有些问题上,如气候变化问题. 全球集体行动对它们要比对其他国家更重要,但它们却没有能力左右事态的发展。在五国集团和60国集团之间.将是那些可以各自免费搭车、但合起来对大部分全 球问题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国家:103国集团。21世纪的地缘政治将是一场五国集团与103 国集团之间的斗争。前者将别无选择,只有采取负责任的行为。五国集团必定会是一个真正的集团,而103国集团则将是一盘散沙:既然它们唯一的共同兴趣就是 免费搭车.它们甚至没有在集团内部开展合作的动机。
四, 同舟共济成必然
尽管比五国集团管理21世纪可能令人感到不快,但这或许是对20世纪相当大的改进。五国集团将只能够在那些全球明确感兴趣的问题—如气候变化问题上团结一 致。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参差不齐的组织会找到以牺牲全球利益来服务它们共同利益的问题。相反在自身获利的情况下,它们无意中也会服务于全球的利益,特别是处于底层的10亿人的利益。
地球村时代背景:
美国的霸权单极时代结束,美国在全球收缩,无力解决全球重大问题。
原因:
科技进步,核武器出现,大规模世界性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知识的传播冲破国界,经济全球化人类相互依赖。
20国峰会就是明证: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成为影响深刻的重大事件。如今要解决全球性问题,就必须有这些发展中国家参与。
多极无霸的时代要持续一段时间。因为美国的势力仍强,各极还相对较弱。 未来有理由称霸全球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美国有继续称霸世界的意愿,但事实已经证明不可行,能够保住强国地位是美国的万幸, 世界必然走向全球协议时代。
全 球协议时代形成及其影响:
1,世界多极力量对比达到基本平衡,
2,中国的势力达到或超过美国势力的速度。
3,全球协议一部过渡性宪法,维持全球平衡。
4,任何打破全球平衡的企图都将被视为非法和反人类。
5,大国组成的统一,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小国归依于大国体系中,同享安全和繁荣。
6,大国组成人类委员 会轮流执政,最终世界大同!